•  栏目 研究型文章

从“兼爱-非攻”看墨子伦理思想的当代学术价值

作者

摘要

本文围绕“兼爱 - 非攻”思想展开,深入探讨其在当代伦理学、社会学和国际关系学中的学术价值。在伦理学方面,它为当代伦理理论补充新资源,丰富生态伦理学内涵,促进道德教育发展;社会学中,能调节人际关系、维护公平正义,推动社会组织与合作研究;国际关系学里,为构建国际秩序提供理论基础,丰富国际关系伦理研究。不过研究存在对该思想在其他学科价值挖掘不深等不足。未来应拓展其应用范围,加强跨文化研究,以更好应对当代各类问题。

引言

在当今全球化深入发展的时代,人类社会既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诸多复杂而严峻的挑战,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重新审视墨子“兼爱 - 非攻”伦理思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与学术价值。

从社会层面来看,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社会结构日益复杂,人际关系也变得愈发多元和微妙。人与人之间的竞争愈发激烈,信任危机、道德滑坡等问题时有发生。功利主义和个人主义在一定程度上侵蚀着社会的道德基础,导致社会矛盾和冲突不断涌现,社会和谐稳定面临着巨大的考验。同时,社会贫富差距的扩大、阶层固化等问题也引发了广泛的社会关注,公平正义成为了人们追求的重要价值目标。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寻找一种能够调节人际关系、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思想资源显得尤为迫切。

在生态环境领域,全球生态危机日益加剧,环境污染、资源短缺、生物多样性减少等问题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人类对自然的过度开发和掠夺,打破了生态系统的平衡,这背后反映出人类在对待自然时缺乏一种正确的伦理观念。如何构建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成为了当代生态伦理学研究的核心问题。

国际社会方面,尽管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但局部战争和冲突从未间断,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依然存在,给世界和平与安全带来了极大的威胁。同时,全球性问题如恐怖主义、气候变化、跨国犯罪等也需要各国携手合作共同应对。在这样的国际形势下,建立一个和平稳定、合作共赢的国际秩序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墨子生活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其提出的“兼爱 - 非攻”思想,主张无差别地爱一切人,反对侵略战争,强调人与人之间的互助合作以及国与国之间的和平共处。这一思想蕴含着丰富的伦理智慧,与当代社会面临的诸多问题具有一定的契合性。它为我们解决当代社会、生态、国际等领域的问题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思路,对于当代伦理学、社会学、国际关系学等学科的发展也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因此,深入研究墨子“兼爱 - 非攻”思想的当代学术价值,不仅有助于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能够为解决当代人类面临的现实问题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1 “兼爱 - 非攻”思想的内涵解读

1.1 “兼爱”思想的内涵

“兼爱”是墨子伦理思想的核心概念之一,具有独特的内涵。从定义与本质来看,“兼爱”强调一种无差别、平等的爱。它突破了血缘、亲疏、贵贱等传统观念的限制,主张人与人之间要相互关爱,这种爱涵盖了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社会等多个层面的关系[1]。在墨子的理想中,每个人都不应只关注自身的利益,而是要将对自己的爱同等地施予他人,如同关爱自己一样去关爱他人。这种平等的爱旨在打破人与人之间的隔阂与偏见,构建一个和谐、互助的社会环境[2]

关于兼爱的实现途径,墨子提出了“爱人若爱其身”“视人之国若视其国”等方法。“爱人若爱其身”意味着当我们对待他人时,要像对待自己一样关心和爱护[3]。这一理念的内在逻辑在于,如果每个人都能以这样的方式去对待他人,那么人与人之间就会减少冲突和矛盾,社会也会更加和谐。“视人之国若视其国”则是将这种爱的范围扩大到国家层面,倡导各国之间相互尊重、平等相待,避免因利益争夺而引发战争。这种实现途径体现了墨子从个人到社会、从微观到宏观的系统思考,为实现“兼爱”的理想社会提供了具体的实践方向[4]

1.2 “非攻”思想的内涵

“非攻”思想的核心是反对侵略战争。在当时的春秋战国时期,诸侯纷争,战乱频繁,各国为了争夺土地、人口和资源,不断发动战争,给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墨子生活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深刻地认识到战争的残酷性和破坏性,因此提出了“非攻”的主张。他认为侵略战争是不正义的行为,不仅会导致大量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还会破坏社会的稳定和发展[5]

“非攻”与“兼爱”思想紧密相连,“非攻”是“兼爱”思想在战争问题上的具体体现。“兼爱”倡导人与人之间的关爱和平等,而侵略战争则违背了这一原则,是对他人生命和利益的侵犯。只有践行“兼爱”,才能真正做到“非攻”;反之,“非攻”的实践也是为了更好地实现“兼爱”的目标。二者相互关联、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墨子伦理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解决当时的社会问题和维护社会秩序提供了一种独特的思想方案[6]

2 “兼爱 - 非攻”思想在当代伦理学中的学术价值

2.1 为当代伦理理论提供新的资源

在当代伦理学领域,“兼爱 - 非攻”思想为现有的伦理理论提供了新的资源。首先,它对功利主义和义务论起到了补充作用。功利主义强调行为的结果和利益最大化,义务论则侧重于道德义务的履行。而“兼爱 - 非攻”思想关注人类整体利益,既不像功利主义那样单纯追求利益,也不像义务论那样只强调义务本身。它强调人与人之间无差别、平等的关爱,在考虑行为的后果时,更注重整体的和谐与公平。例如,在决策过程中,“兼爱 - 非攻”思想会提醒人们不仅要关注自身利益和行为带来的直接好处,还要考虑对他人和社会整体的影响,强调每个人都有履行道德义务去关爱他人、维护和平的责任,这为当代伦理理论在关注人类整体利益和道德义务履行方面提供了独特的视角和思路。

其次,“兼爱 - 非攻”思想丰富了生态伦理学内涵。“兼爱”思想中蕴含着对万物平等关爱的理念,这对当代生态伦理学具有重要启示。在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今天,人们需要一种新的伦理观念来指导与自然的相处。“兼爱”思想倡导平等对待万物,将关爱从人类扩展到自然界的其他生物和生态系统。它提醒人们,自然界的每一个存在都有其自身的价值和意义,人类应该尊重和保护自然,而不是仅仅将自然视为满足自身利益的工具。这种理念为解决当代生态环境问题提供了伦理依据,促使人们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从伦理层面推动可持续发展。

2.2 促进当代道德教育的发展

“兼爱 - 非攻”思想对当代道德教育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一方面,它有助于培养利他主义精神。“兼爱”思想强调“爱人若爱其身”,鼓励人们关心他人、为他人着想。在当代社会,个人主义和功利主义盛行,利他主义精神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在道德教育中融入“兼爱”理念,可以引导人们从自我中心的思维模式中走出来,学会换位思考,关心他人的需求和利益。例如,可以通过故事讲述、案例分析等方式,让学生理解“兼爱”的内涵,并在日常生活中践行关爱他人的行为,从而逐渐培养利他主义的道德品质。

另一方面,“非攻”思想所倡导的和平理念有助于增强全球道德责任感。在全球化的时代,各国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全球性问题如战争、气候变化、恐怖主义等需要各国共同应对。“非攻”思想反对侵略战争,强调和平共处,这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相契合。通过在道德教育中传播“非攻”思想,可以让人们认识到和平的珍贵,增强对全球和平与发展的责任感。例如,可以开展国际交流活动、举办和平主题的讲座等,让人们了解战争的危害和和平的重要性,从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道德实践。

3 “兼爱 - 非攻”思想在当代社会学中的学术价值

3.1 为社会和谐稳定提供理论支持

在当代社会,人际关系紧张、社会矛盾凸显,而“兼爱 - 非攻”思想能为社会和谐稳定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持。

从调节社会人际关系来看,“兼爱”思想倡导无差别地关爱他人,强调“爱人若爱其身”。在当代快节奏、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下,人们往往更关注自身利益,容易产生人际关系的疏离和紧张。“兼爱”思想能引导人们换位思考,多站在他人角度考虑问题,增进相互理解与信任,缓解人际关系中的冲突与矛盾。构建和谐社会人际关系,可通过教育宣传,将“兼爱”理念融入学校教育、社区活动等,培养人们的关爱意识和互助精神;还可搭建交流平台,促进不同群体间的沟通与交流,让“兼爱”思想在实践中得以体现。

在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方面,“兼爱 - 非攻”思想蕴含着平等、公正的理念。当前社会存在贫富差距、阶层矛盾等问题,影响着社会的公平正义。“兼爱”强调人人平等,反对因财富、地位等因素产生的歧视;“非攻”反对以强凌弱、以大欺小的不公正行为。这一思想提醒社会管理者要关注弱势群体的权益,制定公平的政策和制度,缩小贫富差距,保障社会成员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平等机会,促进社会的公平正义。

3.2 推动社会组织与合作的研究

“兼爱 - 非攻”思想对当代社会组织与合作的研究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在启发社会合作模式上,“兼爱”思想强调的互助合作精神为当代社会组织和合作提供了新的模式和理念。在团队合作中,成员秉持“兼爱”思想,能摒弃个人主义,相互协作、相互支持,发挥团队的最大效能。在社区建设方面,“兼爱”精神能促进居民之间的互帮互助,形成良好的社区氛围。例如,社区可以组织志愿服务活动,让居民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践行“兼爱”思想,增强社区的凝聚力和归属感。

“兼爱 - 非攻”思想也能促进社会治理创新。传统的社会治理方式往往侧重于强制和管控,而“兼爱 - 非攻”思想倡导以和平、协商、合作的方式解决社会冲突和问题。在社会治理中,政府、社会组织和公民可以共同参与,通过对话、协商达成共识,化解矛盾。比如在处理邻里纠纷、社区事务等问题时,采用协商合作的方式,能避免矛盾激化,实现社会的和谐稳定。这种创新的社会治理方式有助于提高社会治理的效率和质量,推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4 “兼爱 - 非攻”思想在当代国际关系学中的学术价值

4.1 为构建和平稳定的国际秩序提供理论基础

在当代国际社会,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仍然存在,对世界和平与稳定构成威胁。“非攻”思想强调反对侵略战争,这对反对当代国际社会中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具有重要意义。霸权国家往往凭借自身的军事和经济优势,干涉他国内政,侵犯他国主权,破坏国际秩序。“非攻”思想提醒各国要尊重他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倡导建立平等、公正的国际政治秩序。各国应摒弃以武力解决争端的方式,通过和平谈判和协商来解决国际问题,这样才能确保国际社会的和平与稳定。

“兼爱”思想所蕴含的相互关爱、合作共赢理念有助于推动国际合作与对话。当今世界面临着诸多全球性问题,如气候变化、恐怖主义、传染病蔓延等,这些问题需要各国共同应对。“兼爱”思想鼓励各国超越国家利益的局限,相互关心、相互支持,通过合作实现共同发展。在经济领域,各国可以加强贸易往来、技术交流,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在环保领域,各国可以共同制定环保政策,分享环保技术,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的挑战。通过国际合作与对话,各国可以增进相互理解和信任,共同构建和平稳定的国际秩序。

4.2 丰富国际关系伦理的研究

“兼爱 - 非攻”思想为当代国际关系伦理研究提供了新的准则。其体现的和平共处、互利共赢等准则,与传统的国际关系伦理有所不同。传统的国际关系伦理往往更强调国家利益至上,而“兼爱 - 非攻”思想则更注重人类的整体利益和国际社会的公平正义。和平共处要求各国在平等的基础上相互尊重、互不侵犯;互利共赢则强调各国在合作中实现共同利益的最大化。这些准则为当代国际关系伦理研究增添了新的内容,为各国处理国际关系提供了新的道德指引。

“兼爱”思想在促进不同国家和文明之间相互理解、尊重和包容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全球化的时代,不同国家和文明之间的交流日益频繁,但也存在着文化冲突和误解。“兼爱”思想倡导平等地对待不同国家和文明,尊重它们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通过促进不同文明间的交流与融合,可以减少文化冲突,增进相互理解和信任。各国可以通过文化交流活动、教育合作等方式,分享彼此的文化成果,学习对方的优秀经验,推动构建多元共生的国际文化秩序,使不同国家和文明在相互尊重和包容的基础上共同发展。

5 结论

5.1 研究成果总结

“兼爱 - 非攻”思想在当代多个学科领域展现出了重要学术价值。在伦理学中,它为当代伦理理论提供新资源,补充了功利主义和义务论,丰富了生态伦理学内涵,还促进道德教育发展,培养利他精神与全球责任感。在社会学里,能为社会和谐稳定提供理论支持,调节人际关系、维护公平正义,推动社会组织与合作研究,启发合作模式、促进治理创新。于国际关系学而言,为构建和平稳定的国际秩序提供理论基础,反对霸权、推动合作,同时丰富国际关系伦理研究,促进文明交流融合。可见,“兼爱 - 非攻”思想对当代学术研究贡献显著。

5.2 研究不足与展望

尽管本研究揭示了“兼爱 - 非攻”思想在多个学科的价值,但仍存在不足。例如,对该思想在其他学科领域,像教育学、经济学等的学术价值挖掘不够深入。此外,对“兼爱 - 非攻”思想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适应性和转化机制研究还不够全面。未来研究可进一步拓展“兼爱 - 非攻”思想的应用范围,深入探究其在更多学科中的潜在价值,加强跨文化研究,探索该思想在不同文化语境下的实践路径,为解决当代复杂的社会、伦理和国际问题提供更丰富的理论和实践指导。

参考文献

[1]:盖立涛.兼爱与墨子之仁——以儒、墨“仁”“爱”之争为线索[J].中国哲学史,2024,(06):44-51.

[2]:何静.“兼爱”思想的内涵特征、理论框架与局限性[J].汉字文化,2024,(20):193-195.

[3]:陈韬.从显学到绝学——社会学视域下的墨家政治思想浅探[J].今古文创,2024,(33):64-67.

[4]:林雄洲.为墨家“兼爱”正名——论“兼爱”之为“无私有差”而非“爱无差等”[J].哲学动态,2024,(05):63-73.

[5]:殷转转,闫仕杰.墨子“兼爱”“非攻”思想的分析及启示[J].名家名作,2023,(04):65-67.

[6]:戴程.墨子兼爱非攻思想的现代审视[J].汉字文化,2022,(11):185-187.

作者简介:周伟明(1975.08-),男,汉族,湖南衡阳,博士学历,副教授,儒家思想研究

参考

盖立涛.兼爱与墨子之仁——以儒、墨“仁”“爱”之争为线索[J].中国哲学史,2024,(06):44-51.

何静.“兼爱”思想的内涵特征、理论框架与局限性[J].汉字文化,2024,(20):193-195.

陈韬.从显学到绝学——社会学视域下的墨家政治思想浅探[J].今古文创,2024,(33):64-67.

林雄洲.为墨家“兼爱”正名——论“兼爱”之为“无私有差”而非“爱无差等”[J].哲学动态,2024,(05):63-73.

殷转转,闫仕杰.墨子“兼爱”“非攻”思想的分析及启示[J].名家名作,2023,(04):65-67.

戴程.墨子兼爱非攻思想的现代审视[J].汉字文化,2022,(11):185-187.

作者简介